当前,全球能源结构正加速向清洁化、低碳化转型,我国新能源产业也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,正值“十五五”规划布局的重要窗口期。近期,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的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建设(8月)调度视频会,明确提出四大重点任务: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落地、加快“十五五”可再生能源规划编制、促进可再生能源新模式新业态发展、培育更具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新型电力经营主体。
基于此背景下,由SNEC组委会、国际能源网和国能能源研究院主办的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年会暨20周年庆典,于2025年10月9-12日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隆重举办,大会汇聚了政府部门、科研机构、行业协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,围绕风、光、储、氢、充五大新能源行业板块展开深入探讨,解读最新能源产业政策,研判“十五五”行业发展趋势,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。在同期揭晓的“钛能奖·2025 年度风电奖”评选中,北京恒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恒源新能”)凭借在新能源电力生产智能运维领域的卓越创新与实践成果,从众多参评企业中脱颖而出,获评“风电优秀运维服务商奖”。
10日下午举行的2025风电产业大会聚焦“风电+特定化场景应用”等关键议题,探讨叶片、齿轮箱、整机智能化等核心技术突破路径,以及成本优化与海外市场拓展策略。来自行业主管部门、产业专家、风电投资业主及产业链各环节代表共聚一堂,交流政策、技术与项目经验。同期举办的“钛能奖・2025年度风电颁奖典礼”,表彰了风电领域的优秀企业与创新成果,恒源新能综合管理中心总经理杨雨薇出席了会议,并代表公司领奖。
此次获奖,不仅体现了行业对恒源新能专业能力的高度认可,更是对企业以科技赋能风电运维、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充分肯定。作为深耕“绿色算力,绿色电力”领域的领军企业,恒源新能旗下4座风电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,总装机容量达1540MW。作为标杆型源网荷储示范项目,这些风电场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180万吨,为我国“双碳”目标达成与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。而这一成绩的取得,离不开公司持续构建并优化的智能运维体系。
“ 智能运维‘三板斧’,铸就行业标杆 ”
01—AI预测性防护系统(北京监视中心建设项目)
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海量运行数据实时采集,依托深度学习算法构建智能分析模型,对齿轮箱、发电机、变桨系统等关键设备实施全生命周期健康评估与故障预警。该系统可提前7-15天精准识别潜在故障,将平均故障处理时间由72小时压缩至43小时,设备综合可利用率提升至98.5%,年均可减少因故障导致的发电量损失约1200万千瓦时。
02—
数字孪生风电场(北京监视中心建设项目)
采用三维建模与实时数据融合技术,构建与物理风电场完全同步的虚拟数字镜像。系统整合SCADA、气象、电网等多源数据,实现对风机运行参数、环境风速风向、叶片结冰状态、电网负荷波动等300余项指标的动态可视化监控与仿真分析。借助数字孪生技术,运维决策响应时间由平均4小时缩短至2小时,年运维成本降低15%,相当于为单个风场每年节省运维支出约80万元。
03—智能化运维团队建设
配备行业领先的无人机自动巡检系统、履带式智能巡检机器人、超声波探伤仪等先进装备,构建"空中-地面-设备"三位一体的立体巡检网络。特别针对百米以上轮毂高度风机、复杂山地地形等传统人工巡检难以覆盖的区域,实现毫米级精度的缺陷识别与定位。新型巡检模式将单台风电机组巡检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1小时,年巡检效率提升3倍,并彻底消除了高空作业、密闭空间等高危作业场景的安全风险。
未来,恒源新能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,持续深化风电智能运维体系建设,不仅在张家口源网荷储示范项目基础上推进技术迭代与模式创新,更致力于为行业提供更高效、安全、经济的全生命周期运维解决方案。积极协同产业链伙伴,共同推动我国风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,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、实现国家“双碳”战略目标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。